高雄糖廠舊稱「橋仔頭糖廠」,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,創建至今已有112年歷史,被列為市定(原高雄縣)文化景觀
在這裡的製糖工場、日式木屋、防空洞、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;
沿襲自日治時代的社宅事務所與俱樂部不但具有歷史意義,外觀面貌也是一絕,為日本人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,
除了架高的地基外,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洲建築風格。
臺灣糖業史,大約始自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,從那時人們便種植甘蔗為原料來生產蔗糖,
以作為臺灣主要出口商品。其產量最高紀錄為1939年的141萬8731公噸;
此後,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產能衰退,製糖工廠也多在戰爭中受嚴重破壞
戰後,台灣糖業公司(簡稱台糖)成立,接收日本資本家所留製糖產業設備,並修復於戰爭中毀壞之生產設備。
戰後初期,臺灣的經濟型態仍是以農業為主,台灣糖業公司所帶領之製糖產業亦在其中扮演重要腳色,於往後數十年間為臺灣賺進大量外匯,並因此在臺灣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腳色。
1950至60年代,台灣糖業公司更因大量外銷製糖產品,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的企業。
後來,隨著國際糖價長期低迷及生產成本過高等因素,臺灣製糖產業開始沒落。
1990年代,過去曾是其周邊居民就業與經濟重心的製糖工廠紛紛遭裁撤或合併,其中僅有少數轉型為觀光糖廠或繼續維持運作。
此外,亦有少數私人糖廠自日治時期或戰後初期創業,並仍有幾家維持運作,如新南(文:官網)
來糖廠就是要來參觀工廠的
工廠外觀~
要走進去囉
工廠內部
裡面的一些介紹
工廠的附近,當初運輸的樣子,原原本本被保留了
橋頭糖廠除了相當重視糖業文史的保存外,高雄市政府亦不定時在糖廠內舉辦藝文活動
2012年12月8日全新開幕的「豬仔文物館」珍藏ㄧ千三百餘件以豬為主題的文物,
是因緣際會下由台灣大學陳師孟教授所餽贈,豬公仔生動、活潑與擬人化的樣貌充滿生機與活力,
與台糖公司大受好評的畜產事業相互輝映,也藉此讓台糖的「豬」有了新的詮釋。(文:官網)
逛累了,別忘了吃上這裡最有名的冰品
另外還不能錯過的就是"橋頭肉包"
定時限量的發行~
晚來是常常吃不到的喔~吃到算是非常幸運
如果買不到那包子,就要坐車到橋頭車站買囉~
交通指引:
1.開車:
國道1號高速公路:
(1)南下:岡山交流道(349km處)出口→介壽東路→左轉岡山南路(台1線)直行→左轉糖廠路→台灣糖業博物館
(2)北上:楠梓交流道(356km處)出口→旗楠路→右轉楠梓路→經鐵路平交道→往橋南路→右轉糖廠路→台灣糖業博物館
國道3號高速公路:
南下及北上均轉往國道10號高雄支線→燕巢系統交流道(19km處)出口→
左轉鳳東路→接鳳旗路→再接旗楠路→右轉楠梓路→經鐵路平交道→
往橋南路→右轉糖廠路→台灣糖業博物館。(map)
2.搭台灣高鐵:南下至左營站,再轉搭乘高雄捷運紅線往北至橋頭糖廠站(R22A)
3.搭高雄捷運:搭乘紅線往北至橋頭糖廠站(R22A)。